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有利于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加快新舊發展動能和生產體系轉換,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傳統的互聯網主要解決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但對設備到系統以及設備之間的互聯存在一些問題。而工業互聯網則是一種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工業互聯網通過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接,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
隨著《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的出臺,提出積極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知識能力的模塊化、軟件化和平臺化,加快產業鏈供應鏈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明確了工業互聯網將成為地制造企業轉型的主要方向。
工業互聯網通過構建協同研發和協同制造兩大體系解決傳統跨區域、跨企業制造業集群在研發和制造方面的兩大問題。
協同研發 協同研發是以研發計劃和產品規劃為牽引構建多企業聯合的研發團隊,其中研發活動的組織企業負責對研發內容進行拆解和總體進度把控,其他企業在平臺中對于自身研究任務開展研究,對涉及上下游協同研發的內容組建相應聯合團隊,并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行同步研發工作。最終由研發活動的組織企業對研發內容進行集成、并在集成中和繼承后開展回歸驗證與論證工作,實驗跨地域、跨企業的協同研發。
協同制造 協同制造以訂單為牽引,以產業鏈的鏈主企業為核心,組織整個產業鏈在商貿、計劃、采購、設計、生產、物流、安裝、運維等核心階段的不同企業構建統一的供應鏈流程。鏈主企業基于訂單工作內容和主合同的交付周期,以任務的形式拆解和發布各節點最終的工作內容和交付時間。各企業在工業互聯網上申領并完成相應的任務,實現跨地域、跨企業的協同制造。
工業互聯網提供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
傳統的企業智能化經過多年發展,構建了較為完整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數字化工廠的建設。但由于整個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多是跨越了“十二五”和“十三五”兩個周期,早期的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構建方式多選用基于單獨業務的信息系統獨立構建,導致目前的企業出現了大量數字割裂的情況,這也是阻礙制造類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因素。
因此,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將從如下幾個方面出發:
論證與規劃設計 論證的目的是確定未來數字化改造的必要性,不同的企業對于數字化的依賴程度不同,尤其是部分定制化程度高,純手工完成的離散型制造業是不需要進行數字化產業升級的。批量大、品種少、自動化程度高的機械制造行業則對于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尤為迫切,做好論證工作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條件。
規劃設計則是以整個產業集群的供應鏈為核心,確定鏈上企業的定位和價值,定義供應鏈的總研發流、資金流、生產制造流、物資流和工藝流,梳理出總體的價值流。后期在此基礎上梳理相關鏈上企業信息化系統、智能制造設備、網絡結構、線下數據等內容,提出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改造路徑,繪制出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數字化轉型發展藍圖。
物聯感知邊緣接入 傳統的自動化設備主要是圍繞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和工業計算機構建相應的數控設備接入網。通過以邊緣一體化管理方式構建基于設備、產線、車間、工廠從四個層面將各類物聯感知設備匯集,構建統一的物聯感知網絡,解決不同層面對生產設備運行感知與全生命周期管理。
數字化基礎平臺 傳統的企業信息基礎平臺存在數據孤島問題,這也使得企業的數據無法形成有效的資產和被利用。改造中,主要以支撐公司未來業務的發展為核心,通過構建統一的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與數據中臺的方式,實現對于系統數據的集成與統一管理,挖掘數據價值,以數據支持決策,實現管理變革、流程再造。
數字化應用 應用層面聚焦優化補齊應用功能以保證數據貫通,并提高應用的可靠性穩定性,提高應用性能,提高業務應用運維響應速率,以及優化應用系統架構使可以達到應用快速覆蓋產業鏈條上所有企業的效果。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層面需構建完善的網絡安全防護及管理體系,能監控服務運行狀態進行預警,可動態分配資源以提高對資源的管控,降低資源浪費,實現基礎設施資源對于數字化基礎平臺和應用的精準支撐。
安全層面 安全層面需要統一的數據、應用、基礎設施安全管理體系,保障數據安全,應用運行穩定;同時構建核心人才,保障信息化自主可控。
工業互聯網對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價值
從工業經濟發展角度看,工業互聯網為制造強國建設提供關鍵支撐。一是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通過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全面互聯互通,實現各種生產和服務資源在更大范圍、更高效率、更加精準的優化配置,實現提質、降本、增效、綠色、安全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大幅提升工業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二是加快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工業互聯網促進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環節由單點的數字化向全面集成演進,加速創新方式、生產模式、組織形式和商業范式的深刻變革,催生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諸多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
從網絡設施發展角度看,工業互聯網是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是加速網絡演進升級。工業互聯網促進人與人相互連接的公眾互聯網、物與物相互連接的物聯網向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互聯拓展,大幅提升網絡設施的支撐服務能力。二是拓展數字經濟空間。工業互聯網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可以與交通、物流、能源、醫療、農業等實體經濟各領域深度融合,實現產業上下游、跨領域的廣泛互聯互通,推動網絡應用從虛擬到實體、從生活到生產的科學跨越,拓展了網絡經濟的發展空間。
(作者單位:趙京鶴/航天云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高明/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梁楠/航天宏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自動識別技術》2022年第1期總第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