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流通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給品質農業、品牌農業賦予新的價值。特別在生產領域,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農產品的種植更標準化、科學化,在產品的安全性及品質提升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隨著有機獼猴桃“朱鹮&有源”、惠和一號貝貝南瓜、有源臻果“新梨七號”、溫縣瀘土鐵棍山藥“根八號”、贛南臍橙等系列產品的陸續上市,源頭熟了(山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源頭熟了)探索電商業務,從之前單一的“產品—基地”到終端消費者的“搬運商”的角色中演變成深度甄選、挖掘產品品質、實現與終端深度合作,打造優質品牌農產品開發運營服務平臺的轉變。
綠色農業、品質農業、品牌農業一定是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國家層面大力推動和倡導,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源頭熟了創始人兼總經理王富增認為“產品好不好,生產基地和流通端不是最終的決定方,消費者才是產品品質和品牌的‘終審官’,身處網絡化遍布、場景體驗更深入的時代,消費者信息溝通能力和認知評判能力也更強,產品對消費者的體驗感,不僅在產品的品質口感上,還有產品給消費者的觀感、傳導的信息、服務感受都是體驗感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安全保鮮是農產品持續銷量的基石,在倡導綠色農業發展的今天,如何將物聯網技術有機融入其中?
王富增: 隨著網絡技術、智能技術、VR技術、短視頻技術的發展,物聯網技術會進一步融入到農產品整個鏈條體系中,標準化種植,智能化采后處理和分揀,“一物一碼”全程溯源及產品到終端消費者的場景式體驗,進而成為綠色農業、品質農業、品牌農業的一種全新展現形態。對消費者而言,農產品的安全性、口感、送達時效是其最關注的三個因素。如何讓消費者掌握產品最真實的信息是安全保鮮的基礎。
公司現在合作的一些優質農產品基地,在種植階段已經應用到基礎的物聯網技術,如土壤環節信息的采集分析、水肥智能澆灌、農產品生長全周期數據采集和監測,包括采摘后的一些智能分揀技術。這樣一來,消費者不僅能體驗產品的美味,更能體驗到產品或產地與自己的有效對話,更容易把握到產品的真實性。
對農產品生產基地和渠道而言,誰能更好地協同應用全場景的物聯網技術,用產品沉浸式體驗打入消費者,誰就能更容易獲得品牌效應。由此可見,讓消費者對所購買的產品“一秒鑒真”是物聯網技術在流通領域應用的關鍵,也是源頭熟了為之奮斗的方向。
記者:任何一家企業想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到降本增效,您怎樣理解基于農產品服務公司的“降本增效”?
王富增:農產品,特別是生鮮農產品因受季節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再加上運輸易損耗等問題,較之工業品或其它產品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對農產品服務公司而言,一端面對的是生產基地,另一端面對的是分銷渠道及終端消費者,如果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降本增效”是必走之路。
源頭熟了作為農產品開發運營服務公司,在產品開發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與生產基地建立捆綁式合作關系,首先幫助基地做成本核算,優化基地成本(推廣成本、包裝成本、物流成本等),進而確保產品的性價比,調動了渠道的銷售積極性,實現多贏。例如,“朱鹮&有源”有機獼猴桃聯合品牌產品,每件僅包裝核算就降低了近5元的成本,同時在物流、推廣等領域與合作基地通過調整規劃來節約成本,整體降低了有機獼猴桃售價,讓基地和渠道商有利潤空間,讓消費者“吃得起、吃得放心”,這樣與基地和分銷渠道建立了深度信賴關系,也實現了源頭熟了的平臺價值。
公司層面,我認為“降本增效”主要做到兩點,一是團隊的培養,二是引入新技術:團隊培養 ,通過人員“不定崗”的全方位實踐,提升團隊的協同能力,提高團隊整體的工作效率;倡導團隊拿出40%的時間放在學習創新上,不斷“充電”,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不被淘汰。新技術引入層面,引進機器人客服并自主開發了渠道管理平臺,提高了公司的服務效率和客戶的滿意度,為公司節省人力成本,在投入上變得更“輕”。
記者:保持業務的韌性、敏捷性是企業的初心,您如何帶領團隊做好戰略與細節的“智贏”?
王富增:戰略定位不是一句空話,定位精準意味著事半功倍。源頭熟了這個名字本身就是我們從供應鏈公司向高品質農產品開發運營商的一次戰略轉變。定位準確了,公司業務發展就有了新的方向和價值。戰略的另外一層含義是在定位的基礎上,做選擇、做取舍。
重新定位后,公司大刀闊斧地精簡業務板塊,將精力投入到產品研發、品控和單品運營上,完成了數十款產品的開發,形成了自己的產品定位和“品質、效率、服務、信譽”的公司文化體系。長遠看,這樣的“取舍”讓公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順勢而為”是戰略的第三個層面。農產品電商服務平臺要將各項能力優化到極致,適應變化的節奏,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是手段,京東、抖音系統的建立是布局,根本要建立屬于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專注于做優質農產品一件代發、基地直發服務的新業態。
最后,戰略定位最核心的就是細節,對農產品服務運營商來說,從“心”出發的服務,是源頭熟了贏得渠道、供應商信賴和尊重的根本。例如,承諾渠道24小時內提供單號、48小時內發貨、售后全責、為基地解決產品賣點提供文案,推廣海報、視頻、圖文詳情制作,解決雙方的后顧之憂,體現自身價值,也是更深層意義上的“智贏”
未來幾年,公司在服務平臺集成開發,品控體系建設等領域會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將“軟”“硬”結合起來,實現“品控基地+品控倉+智能服務平臺”的模式創新,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也為國家品質農業、品牌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自動識別技術》2022年第1期總第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