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揮間,中國物品編碼事業風雨兼程三十年。為了追尋第一代條碼創業者的歷史足跡,我特意查了條碼發展大事記,1988年12月28日,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以下簡稱編碼中心)機構創立的那天,正是戊辰年甲子月丁巳日,第一代條碼人精心挑選創立日期,足見其寓意之深刻,志存之高遠!讓我們這些編碼后輩依然能夠真切感懷到老一輩創業者的初心。因為敬畏,所以懂得敬重;因為懂得,所以心生感動,進而付諸于行動。
入職情懷
時間回溯到2003~2004年期間,中國互聯網在經歷若干個寒冬之后,那一場“非典”卻給注意力經濟、B2C電子商務這些曾經不被人們看好的概念,意外地帶來了復蘇的跡象。盡管如此,那個時候,我國網民的上網條件仍處于較低水平,上網計算機數量為4160萬臺,網民上網九成以上都是通過臺式機,網站大多數是電話簿一樣的簡單“黃頁”,在線互動答疑基本上用的是BBS論壇。顯然,在當時要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創建門戶網站,采集商品數據,實現在線業務辦理,為社會各界提供編碼在線服務,是一項十分不易且具歷史使命感的任務。
一個機緣巧合,就在2004年5月18日,我入職了“標新”,懷揣著“編織”編碼中心門戶網站,推進“編碼+互聯網”的光榮使命和夢想,一腳邁進了這個黑與白交織的條碼世界。恰如當年編碼初創者選擇良辰吉日,創立中國物品編碼機構時的初衷一樣,那時作為“編碼新兵”的我,確是下定決心要通過互聯網的力量,把一切的幸運及美好帶給“編碼”的。所以,十多年來,一直與編碼同仁一起,“碼”不停蹄。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一日一夜的堅持,不斷演繹著日久彌新的“編碼+互聯網”的故事……
蓄勢成長
2004至2006的這三年,對于我和當時幾位身在“標新”的編碼人來說彌足珍貴。我們不僅通過運用信息化手段,筑牢了中國物品編碼門戶網站的基礎,還打造了早期中國商品信息服務平臺(以下簡稱服務平臺)的雛形,歷練了隊伍,斬獲了革命般的戰斗友誼。當時,我們組成了網絡編輯和平臺研發兩個小團隊,圍繞物品編碼工作上網和產品信息在線注冊,專注做了兩件事:一是專注于內容,深耕細作,持續打造編碼中心線上門戶。從每一條資訊的上網發布做起,針對物品編碼的重要會議、重大活動、重要事件等資訊,做到當天采編、當天撰稿、當天上網發布;從每一個網絡專題的策劃制作做起,及時組織網絡編輯團隊,圍繞物品編碼與自動識別領域的重大事件、業界熱點開展每個網絡專題的選題、選材和創意制作,確保每季度推出一個深度專題;從每一次網站的改版升級做起,通過對商品條碼核心業務、辦事流程、研究課題、文獻資料等大量材料的快速學習,對改版需求的分析、消化和理解,把網站每一次的優化升級工作完成到位。到2008年,我們憑借不到兩年的蓄勢,完成了網站英文版建設,推出“商品條碼辦理”“全網搜”等功能;到2013年,再次對網站進行了全面改版,啟用了新LOGO,新域名。我們堅守著“用心成就一切”的信念,成功地實現了物品編碼網站工作的常變常新和與時俱進。
另一個是專注于信息采集,聚沙成塔,不斷構筑商品信息平臺服務基礎。在2004年以前,服務平臺的數據基礎幾乎為零,要采集一條真實有效、準確無誤、比較有價值的商品數據,所付出的代價是難以想象的。首先是打造好平臺的問題。正所謂打鐵還需身子硬,為了不斷簡化錄入流程、優化交互界面,給條碼企業提供更加實用、人性化的平臺,研發團隊無不視公司為家,無私奉獻,夜以繼日地敲著每一行代碼,不斷開啟全新服務體驗。另一個是提高數據量的問題。我們當時的做法是發動全國編碼分支機構的力量,想方設法地動員條碼企業上平臺報數據。當時奮戰一線的各地市縣編碼工作者,就是憑著一個接一個、一次又一次地撥打電話,甚至驅車幾十公里提供上門幫扶服務等方式來一條一條地積累數據的。然而,接踵而來的問題遠不止于此,類似紙質填表看不清,網速不好常斷網,手工錄入效率低等林林總總的問題,都無法回避,都需要一個一個地攻克。就是這樣,我們在2005年初實現了服務平臺數據總量40萬的突破,為日后數據達到400萬、4000萬和實現1億飛躍,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突飛猛進
2012和2013年,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普及發展,以阿里巴巴系企業為代表的平臺型電商在各大領域占據領先地位,1號店、京東等加速了自身平臺化的進程,中國傳統企業紛紛“觸網”自救,“無電不商”的時代悄然來臨,也給物品編碼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為此,編碼中心領導十分重視電子商務領域的商品條碼推廣工作,并把這項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是在這個嚴峻的時刻,我和我的編碼同仁帶著領導的期望和囑托,開始了一個又一個“編碼+電商”的破冰之航。
2013年,試水外貿電商,與敦煌網合作,為推動“中國制造”與全球數據標準接軌拓寬了思路。2014、2015年,頻繁往返京杭,不斷與阿里巴巴集團接觸、溝通,最終在信息化部、浙江分中心的共同努力下,促使商品條碼成為天貓商戶新品進倉的必要條件,為網上商戶使用商品條碼開了一個好頭。緊接著,相繼攜手阿里巴巴、京東,舉辦簽約儀式,啟動商品源數據戰略,進一步深化了商品條碼在電商平臺的應用,并樹立了行業標桿。
2016年,在多方的不懈努力下,依托中國ECR平臺,較短時間內發起了兩大倡議:與阿里巴巴、京東、1號店、蘇寧、我買網等40多家電商聯合發出了商品條碼應用倡議,要求制造商認真貫徹落實我國《商品條碼管理辦法》,規范使用商品條碼,確保商品一品一碼……。2018年,再次聯合阿里巴巴、京東,以及沃爾瑪、華潤萬家、IBM、我查查等50多家企業共同發起了“商品數字化”倡議,為推進商品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促進貿易伙伴間數據互通、信息互聯、業務互促,進一步規范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商品數字化應用打下了基礎。
整裝再出發
三十年來,物品編碼從保出口到促流通,從助力信息化建設到助推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的每個階段都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三十年間,是編碼中心眾多編碼前輩,以及像我一樣的編碼“老兵”們生命中最閃亮的時光。在物品編碼這個絢爛的舞臺上,無以計數的編碼人都在揮灑著青春與汗水,得到了歷練,實現了人生價值,走過了人生許多重要的階段。
當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嘹亮號角已經吹響,全國物品編碼機構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和新一輪的挑戰?,F今,我們新一代的編碼人將并肩站在物品編碼另一個三十年的新起點上,繼續發揚老一輩編碼人“創新實干、堅韌擔當”的創業精神,用不悔的青春和熱血書寫一個又一個“我中有編碼,編碼中有我”的精彩故事。
古人云三十而立,編碼事業三十而立正當時,而今編碼人整裝再出發!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 邱江風
《條碼與信息系統》2019年第3期總第1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