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城鄉高效配送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對于暢通城鄉流通渠道,活躍流通市場、促進城鄉消費、保障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城鄉高效配送必須精準聚焦、創新思路、破解難題,需加快構建“雙向互通、高效對接”的城鄉配送體系。
聚焦體制機制
推進業務流程再造 優化產業環境
城鄉配送是一項系統工程,需推動各級主管部門進行業務流程再造,提升服務效能,匯聚促成城鄉配送發展的合力,加強對城鄉配送工作的綜合協調、督導檢查、績效評估和統計監測。強化政策保障,制定用地保障、車輛通行、稅收減免、企業融資等方面的針對性政策措施,協調解決現實存在的通行難、??侩y、融資難等突出問題;落實和完善物流用地政策,加大對城鄉物流設施的支持。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快遞企業工商登記“一照多址”改革;實施郵政快遞“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動貨車年審、年檢和尾氣排放檢驗“三檢合一”,推行跨省異地檢驗;規范配送車輛通行管理和超限超載治理,改善配送車輛??吭O施。
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在城鄉配送設施建設、配送模式創新、信息技術應用、標準化推廣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財政支持;推動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國有資本的引導帶動作用。
聚焦城市物流
推進資源配置再造 實現降本增效
城市配送具有節點多、批量小、頻率高的特點,運作較為復雜,給城市管理增加了難度,也給城市交通帶來了壓力,必須堅持高效、智慧、綠色的發展思路,優化資源配置,持續推進城市配送提質增效。
完善基礎設施,城市物流配送中心按照輻射半徑10-30公里進行設置,新建或對現有各類配送中心、閑置倉庫等資源進行升級改造,使其滿足城市配送需求;末端配送網點按照輻射半徑500-1,000米進行設置,依托現有連鎖門店、社區門店等資源開展“網訂店取”“包裹代取”等服務,便利居民取貨,貼近消費,服務高效。
優化配送路徑,配送企業應積極采用高效合理的科學算法打造智能路徑優化系統,綜合分析用戶消費習慣、收貨地址、配送量等影響因素,對人、車、貨進行智能調度,優化配送線路,縮短配送里程,降低空駛損耗,提升配送效率,滿足客戶的精準需求,減少對城市道路和空間的占用負荷。
推動資源共享,發揮政府、第三方機構等各方作用,積極促進企業以契約、聯盟等方式開展合作,制定科學合理的合作方案與利益分配機制,共建物流中心、末端網點,共享設備、車輛等配送資源,發揮規模集聚效益,創造資源最大價值;合作企業通過疊加貨源,發展集中統一配送、夜間錯時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模式,降低配送總成本,減少交通擁堵。
加強車輛管理,統一規劃城區車輛??繀^域,設置合理標識,為配送作業提供便利;對配送車輛發放綠色通行證,保障車輛順利通行;制定配送車輛專用標識式樣和管理規范,做到“統一標識、統一車型、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標準”;對配送車輛實行信用懲戒措施,從源頭上解決超限超載、客車載貨、非法改裝等問題。
聚焦農村區域
推進物流體系再造 助力鄉村振興
農村市場是我國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力量。調研發現,目前農民網購快遞大部分仍是送到鄉鎮,農村市場中品質較低的商品依然存在,影響農民網購熱情,損害了農民的消費權益。亟需補齊農村“最后一公里”短板,暢通“工業品下行”與“農產品上行”雙向流通渠道,保障商品品質,實現“配送到村”。構建縣鄉村三級配送網絡,應合理利用現有資源統籌建設縣鄉村三級配送網絡。加快縣級物流中心建設,每個縣至少建設1個具備集散中轉、倉儲配送功能的物流中心;完善鄉鎮物流配送站點布局,每個鄉鎮至少建設1個上接縣、下聯村的配送中轉節點;健全村級公共服務網點,每個農村新型社區、行政村或大的自然村設置1個物流服務站點,實現“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
推動縣域物流資源整合,通過公開招標或企業自薦等方式,選取1家對行業具有號召力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運營三級配送網絡,保障各級網點有序銜接;整合“四通一達”等快遞公司集中入駐縣級物流中心,對全縣快遞進行統一分揀、統一配送。例如,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采取此種方式年節省配送費用90余萬元;整合連鎖零售、物流配送、供銷等企業入駐縣級物流中心,對縣域連鎖零售、農村超市等各類門店開展集中倉儲和配送,從源頭上保障商品品質;有條件的縣級物流中心可購置立體貨架、交叉帶分揀機等自動化設備,引入阿里巴巴溪鳥信息系統,對物流業務數據進行實時抓取,實現全縣快遞收發、商品配送、農產品上行的信息化管理。
推廣農村配送新形式,配送路線方面,根據各鄉鎮各村配送量、配送距離,全縣統一規劃配送線路,做到定時定點發車;配送時效方面,努力做到當日10:00之前到達縣級物流中心的快遞,12:00之前發車完畢,14:00之前配送至農村服務站點,農村服務站點當日14:00之前收集的上行快遞,17:00之前全部裝車離縣;各類零售門店訂單商品應做到當日訂單隔日配送至門店;車輛選型方面,全縣統一配置城鄉配送專用車輛,進行統一標識,配送至鄉鎮的車輛可選用4.2米廂式貨車,配送至農村的車輛可選用小型電動車。
加快農村物流人才培養,采用集中培訓、現場觀摩、相互交流等多種方式,提升農村物流管理和電商運營人員素質,提高各級網點運營管理水平;培養“懂網絡、能溝通、會經營”的農村服務站點合伙人,承擔農村供需信息采集、農產品上行集結、工業品下行分發等工作,帶動農村就業;完善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借助新媒體渠道,培養一批農村電商直播網紅,提高農產品上行銷售價格,增加農民收益。
聚焦技術創新
推進經營理念再造 提升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物流標準化、供應鏈體系建設等各項試點工作的成果,發揮政策集約的最大化效益,依托新技術帶來的競爭優勢,倡導高質量發展經營理念,加強標準和先進技術應用,提升城鄉配送規范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踐行標準先行,推廣1200×1000mm標準托盤、600×400標準周轉箱應用及其循環共用,以托盤、周轉箱作為裝載、作業、計量和信息單元,推進工業品下鄉帶托運輸,農產品流通從田間地頭到超市貨架全程“不倒筐、零觸碰”的一貫化作業模式;圍繞城鄉配送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平臺搭建、運營管理服務等方面構建標準體系,推動設施、作業、信息、服務等標準的規范統一,用標準帶動設施設備標準化改造與業務流程再造,實現倉儲、分揀、配送等各作業環節的有效銜接,促進各網點、企業間的高效對接與充分合作。
技術引領,充分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借助大數據、云計算、AI等信息技術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依靠科技力量實現降本增效。推動普及自動化立體貨架、高速堆垛機、AGV無人搬運車等先進物流裝備;推廣應用一維條碼、二維碼、無線射頻、GS1系統、GPS/GIS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推動信息平臺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城鄉配送運作效率和服務水平,降低配送成本。
踐行綠色發展,采用財政補貼的方式推動倉儲、配送、包裝綠色化。倉儲方面,推廣應用綠色建筑材料、倉庫屋頂光伏發電、冷庫節能技術、電動叉車、節能燈等綠色技術裝備;運輸方面,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配送車輛,合理規劃配置充電樁,優化配送路徑,減少運輸里程和車輛空載;包裝方面,在快消品、生鮮產品配送方面推廣應用托盤、周轉箱、籠車等單元化集裝設備,在快遞配送方面推動使用可重復利用的包裝袋、包裝箱,減少一次性塑料袋、編織袋、膠帶的使用量。
聚焦模式創新
推進組織形式再造 引領產業升級
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和商貿流通特點,引導企業積極優化配送組織形式,探索城鄉高效配送新模式和新路徑,引領行業提質增效。
企業統一配送,我國目前擁有各類連鎖門店約25.3萬個,為群眾生活提供便利。連鎖企業應積極整合供應商貨品開展統倉共配業務,對所有連鎖門店實行“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核算”,實現“城鄉購物無差別”,讓老百姓就近即能買到放心、實惠的商品。
非連鎖門店共同配送,非連鎖門店遍布我國城鎮鄉村,在滿足市場需求、便利居民生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引導批發、經銷、供應鏈平臺等各類企業加強合作,疊加貨源,共享倉儲與配送設施,開展面向百貨店、專賣店、社區店等非連鎖零售門店的共同配送。
生鮮集采共配,學校、醫療衛生機構、餐飲企業以及機關事業單位等,對生鮮產品配送需求巨大。配送企業、供應鏈企業等配送主體應對規?;N植基地、養殖基地、批發市場實施生鮮產品集中采購,開展面向機關團體、學校、企業食堂以及餐飲企業的共同配送,減少流通環節,降低采購和物流成本,保障生鮮產品品質。
產地統倉統配,我國幅員遼闊、物產資源豐富,產地聚集特點突出,為發展統倉統配提供了基礎條件。大型物流企業、商貿流通企業應借助產地天然資源,發展產地集中倉儲和統一配送,減少流通環節,降低產品損耗,創造規模效益,促進群眾增收。
城鄉一體化配送,推廣縣域共同配送模式,整合城鄉各類倉儲配送資源,疊加電商網購包裹與實體零售門店貨源,疊加生活資料與生產資料,與城鄉往返配送、農村貨運公交融合發展,實現城鄉雙向流通一體化運營。
聚焦績效考核
推進評價體系再造 落實主體責任
開展績效考核是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引導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是檢驗城鄉配送工作成果的重要依據,對創新流通、促進消費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績效評價,著重對城市在推動城鄉配送發展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進行綜合評估,注重實效性,圍繞基礎設施、運行效率、技術應用、發展環境等4個方面科學設置評價指標,重點對集中配送額、物流成本、配送效率、產品損耗等方面進行考核,評選一批城鄉配送示范市、示范縣。
企業績效評價,結合企業經營管理與創新發展實際,圍繞網點布局、運作效率、技術應用、綠色發展、模式創新等5個方面設置評價指標,評選一批典型示范企業,建立重點聯系制度和信息通報制度,加強指導,形成典型案例進行推廣。
建立績效評價長效機制,城鄉配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領域,是保障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基礎支撐,是一項長期工程,各地需建立績效評價長效機制,對城市主體、企業主體定期開展綜合評估和經驗總結,持續推動城鄉配送高質量發展。
趙紅 張永沛 徐文超
作者單位:山東省標準化研究院
《中國自動識別技術》2022年第1期總第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