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商品時,消費者用智能手機掃一掃包裝上的條碼,就能看到商品信息;結賬付款時,服務員用識讀設備掃一掃包裝上的條碼,就能打出相應價格。商品條碼在發揮其快速準確地被識讀的功能外,同時也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商品的包裝上有條碼仿佛是理所當然的。為什么要使用商品條碼?
1988年,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以下簡稱編碼中心)成立;1991年4月,編碼中心代表我國加入國際物品編碼組織(GS1),負責推廣國際通用的、開放的、跨行業的全球統一標識系統和供應鏈管理標準,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平臺和標準化解決方案。商品條碼,就是其中一個推廣內容。
1992年,我國開發了第一家POS系統,為條碼的使用打好現實基礎。同時,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國內商品的種類和數量都變得越來越豐富,在一個地方能選購到各類商品的超市受到了人們的青睞,為滿足市場需求,全國各地都迎來了超市開業的春風。而想要準確、快速地識別、區分店內的海量商品,提高盤點和結算的效率,引入條碼是必然的選擇。生產廠家或銷售公司想要自家的商品在超市里上架銷售,條碼成了最低門檻,企業逐漸開始注冊使用條碼。在國家指引了方向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開始發揮作用,條碼的應用跟隨超市的腳步,飛快地向前奔跑。
1998年7月3日,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商品條碼管理辦法》,這是關于商品條碼的第一個全國性法規。隨后,各?。▍^、市)陸續頒布關于條碼的地方性管理辦法,鼓勵生產者、銷售者和服務提供者自愿使用商品條碼。
2009年,智能手機在國內開始普及,手機開始出現掃一掃的功能,條碼在識別和結算外,被賦予了一個新的功能——通過掃碼,顯示商品相關信息。而且消費者也樂在其中,這股風潮甚至催生了“我查查”等企業,專門采集在市場上流通的商品的信息,上傳到自身的數據庫,供其APP掃讀。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條碼的重要性:一方面,競爭對手的產品包裝上有條碼,而自己的卻沒有,容易使消費者認為自家產品低人一等,甚至懷疑是不是合格產品;另一方面,掃讀條碼除了顯示產品名稱和型號規格,還會顯示廠名廠址,這個可是宣傳自己的極好機會,而且是消費者主動接受的,比自己硬推給消費者的廣告效果好多了。此外,相比廣告費用,注冊使用條碼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于是,企業紛紛主動注冊使用條碼,目前,國內商品條碼系統成員已有上百萬家企業,全國有上億種商品上印有商品條碼。
表1 各?。▍^、市)管理辦法關于商品使用條碼的條款要求
筆者將部分編碼中心的分支機構關于商品使用條碼的條款要求匯總,詳見表1(見下頁)。根據表1,可以看出,部分?。▍^、市)對其行政區域內的某幾類商品有強制性使用商品條碼的要求,而部分?。▍^、市)則沒有。而對于有強制要求的?。▍^、市),食品、卷煙、保健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家用電器、日用化學品等類別,是保底的類別要求,種子、農藥、紡織服裝、皮革制品、汽車零件、電線電纜等類別,則是不同地區有不同側重。不難發現,保底的類別,都是關乎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類別。一方面,這個和我們的日常認知很相符——掃碼結算的,大多都是這些類別的商品;另一方面,也能看到國家對我們的重視和關心——對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行業,作強制性規定。
條碼,作為由一組規則排列的條、空及其對應代碼組成的符號,隨著時代的發展,正不斷被賦予越來越多的功能,承載越來越多的信息,而且未來的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廣東省江門市質量技術監督標準與編碼所 鄭兆聰
《條碼與信息系統》2022年第1期總第167期